做旬,是喪禮習俗。
據說閩南做旬要滿七七四十九,所以又稱為做七,而又以單數為大,二、四、六旬簡單祭祀即可。
頭旬是兒子主祭,三旬是女兒,五旬是孫女。
依照字典,旬不是應該十天嗎,怎縮短了?
據說是因為死者是到了第七天才知道自己死了的緣故。所以就變成以七為單位。
那,是怎麼知道的?
據說是因為吃了人間的供品甜湯圓的關係。
據說,他們用手拿甜湯圓吃,吃了以後,走到奈何橋下去洗手,發現指甲脫落,才知道自己死了。所以,頭旬的祭品會有甜湯圓,而且不擺筷子。又說,死者經過四十九天的超渡、做功德,會找到投生的人家,所以尾旬在另一層意義上,算是慶賀死者轉世投胎。
他們說,五旬又稱『查某孫仔旬』。知道自己要當主祭後開始戒慎起來。會戒慎,是因為記憶裡存在了一個很鮮明的片段。
在記憶中,奶奶(爸爸的媽媽)過世時,我是唸國中一年級。在記憶中,那段日子很混亂,很吵雜。很多人,很七嘴八舌。每天就看到爸爸被叫過來做這個做那個,看到媽媽被拉過去吩咐這吩咐那。只要有人來悼唁,他們就得跪拜答禮一回,嚎啕大哭上一回,來悼唁的人,就得扶他們起身。尤其是姑姑來的時候,那天大老遠她就開始哭,哭得好大聲,哭法跟野台戲的歌仔戲一樣,再然後就看到她跟姑丈用跪的,膝行,而我爸媽也哭著膝行迎了出去……進了屋,姑姑跟姑丈到了奶奶的腳邊,姑姑哭喊得更是驚天動地。最後出動舅公、好幾個堂姐去勸,她才起身。再再再然後,他們到了一旁,商量起要僱請『孝女白瓊』、『電子琴花車』、『鼓吹』、『陣頭』……
可能是年代不同了,也可能是靈堂不是在家裡,一切的儀式好像都變得單純了。至少這天去到殯儀館的人,都是我認識的人,而且總數只有12人。除了家人(8)外,就只有祖母的兩個養女跟她的義女跟義子。
捧著祖母的神主牌,大姪子撐傘相護,另一人拿金童玉女,我們一行從供飯區走到追思堂。短短的路程三位道姑教導我們要怎麼招呼亡靈隨行:『阿嬤,來去聽經喔。走喔,來去喔。』,把牌位請上桌後,道姑要我們排排站,上香,然後要我們”隨拜”。
道姑們誦經是用閩南語唸經文,經文是梵語的譯音,所以儘管我很努力的聽,只聽懂第一篇。我想那應該是觀世音大悲咒吧。我一面仔細聆聽,一面默唸:阿嬤,要聽經喔。聽經文好喔。可以淨化喔。
接下來,道姑要我跪下,她給了我兩枚銅板,然後她向菩薩報告我們這些人是亡靈的誰誰誰,現在來到第五閻羅殿……
呀?第五閻羅?
閻王不只一個?那是幾位?十嗎?
那不是要做十"旬"嗎?沒聽過有做十旬的啊。
隔了片刻,又聽到另一段。
啊?審判?
這個……
沒關係,阿嬤,我們有找人幫妳誦經,也會燒很多紙錢到陰間,另外也會燒給妳,好讓妳使用。
大概是因為我閃了神,是個”笑ㄅㄨㄟ”。
「阿嬤笑ㄅㄨㄟ。」道姑宣佈。「阿嬤賣湯為難小輩喔。」道姑重新誦白。
「愛共阿嬤來享用,」媽在一旁提點。
原來是我剛剛沒開口跟著說的關係?
應該是。因為開口跟著說了之後,就有ㄅㄨㄟ了。
看來開不開口很有關係。因為後來在燒冥紙時,大哥每扔一把冥紙進爐子,都會大聲的說:「阿嬤,這是妳的,來領用喔。這是XXX的,其他人不能來搶喔。」之後突然冒出一句:「阿嬤,錢很多,要分阿公用喔,不要暗蓋喔。」
留言列表